今天既不钓鱼又不砍柴,而是陈平生带着她们去下地插秧。
这在他们那个年代几乎是农村必备技能,上到十岁的孩子都会干。
二屁丫不怕脏,但她很怕田里那些小东西。
陈平生还是给她准备了一套连体靴,基本不会进水那种。
父女三人戴着草帽,弯腰插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豆,这个我也会背。”
二丫头骄傲的站了起来,“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不错嘛,你虽然会背,但你理解这话意思不?”
二屁丫歪着脑袋想了想,明显不是太理解。
她只是会背而已,可不是会理解。
陈平生告诉她大概意思就是农民种田辛苦,要珍惜粮食。
日上三竿,小助教姜依澜给他们端了一壶茶过来。
因为饮食健康问题,陈平生不准家里的孩子喝冰饮料。
两小只也就从小只能喝茶。
姜依澜还想帮他们一块种田,陈平生笑着拒绝了。
种多少地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大屁娃跟二屁丫记得这个过程。
“陈教授,我奶中午想请你去我家一块吃饭。”
“那没必要吧,你奶一个人本来就挺忙,哪还能让她做我们的饭啊,干脆你们中午都去我家吃好了。”
姜依澜想了想,答应得飞快。
这小妮子还是挺有心的。
等她走了之后,这两天一块跟二屁丫玩的小胖孩又来了。
他也是挺孤零零一个人,家里父母都不在就剩他爷爷奶奶带着。
父母跟这村里大部分人一样,都去了深圳打工。
还留在这边的除了一些老的就是像他这种小的。
留守儿童现在已经越来越多。
二丫头只是来体验生活的,小胖孩却要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到十五六岁。
然后再去走他父母的老路,要么去深圳进厂打工。
要么去一个其他城市,同样是碌碌无为辛苦的过一生。
这或许就是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没有太多快乐更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活着对他们来说真的就是在活着。
不同于陈平生这种,他对自己孩子有明确性的阶段培养目标。
五岁以下该玩则玩。
五岁以上十岁以下,就要开始学习并理解人生百态了。
等到十岁到十五岁,就会放手让她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高中阶段,跟所有普通学生一样冲刺高考的同时。
明悟人生的意义,以及自己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