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锐勇营成功凯旋之后,李肃凭借着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与显赫战功。
其官阶如同火箭般迅速蹿升,一时间在朝堂之上可谓是独占鳌头,风光无限。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李肃这般耀眼成就,自然而然地招来了朝堂之上部分势力的侧目与深深忌惮。
陈太尉本就对江湖人士进入军队体系一事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
内心深处始终认为江湖之人野性难驯,难以被朝廷的规矩所约束。
会对朝廷的根基产生动摇。
如今目睹李肃以如此迅猛的崛起之势在朝堂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威望日盛。
陈太尉更是如坐针毡,焦虑不已。
于是便在暗中施展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勾结了数位同样对李肃心怀嫉妒与不满的大臣。
其中,户部侍郎孙大人此人一向精于算计,在处理各类财政事务时,总能将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心里的小九九不断。
而礼部尚书赵大人,则是能言善辩,擅长运用其三寸不烂之舌蛊惑人心,常常在朝堂之上凭借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左右一些舆论走向。
这几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凑在一块儿便开始密谋策划。
绞尽脑汁地思索着该如何打压李肃,企图以此遏制李肃在朝堂之上那日益膨胀的影响力,从而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与地位。
陈太尉等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十分清楚当今圣上萧景尧对李肃颇为赏识与器重。
他们心里明白,倘若采取正面弹劾的方式,以萧景尧对李肃的信任程度而言。
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搞不好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引火烧身。
想到这里他们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迂回曲折的策略。
首先,由孙大人在朝堂之上大做文章。
几人商议好在正值朝堂商议粮草军备相关事宜之际。
孙大人瞅准时机开始借汇报粮草军备之事,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地提及锐勇营的耗费情况。
他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言辞恳切地说道
“锐勇营固然战功赫赫,为大颂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消耗的物资粮草数量实在太过庞大,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对大颂的财政状况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
尽管他表面上是在为朝廷财政状况表示深切担忧,可实际上明眼人都能听出他话里话外的意思。
其矛头分明是直接指向李肃,暗示李肃在管理锐勇营的过程中缺乏节制,只一门心思地扩张自身势力,全然不顾及朝廷财政的艰难处境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考量。
紧接着,赵大人则在朝堂之外充分利用自己广泛的人脉关系,兴风作浪,散布各种谣言。
他四处散播消息,声称李肃在楼兰之战的过程中,私自藏匿了大量从敌军那里缴获而来的奇珍异宝,意图中饱私囊。
并且还污蔑李肃在锐勇营内部管理中任人唯亲,将众多重要职位毫无原则地皆安排给了自己的亲信之人。
而对于其他将士的功劳与才能却视而不见,完全不予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