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欢迎的是那些与千千万万的人民命运休戚相关、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作品。”
“。”
“这是主编宣言?”
江弦点点头,“王老师写的多好,立意高远,颇有抱负,这是一种大文学观。”
“咯咯咯咯。”
朱琳忍不住笑,“江副主编,还没上任就拍上马屁了?”
“这哪是拍马屁。”江弦红着脸争辩几句。
朱琳又翻几页,更觉这册《人民文学》有趣。
“还重了《明镜台》?”
《明镜台》是5o年代《人民文学》就表过的一部耿龙祥的短篇小说,非常有名,思想核心大概是:“不能忘记人民。”
“不懂了吧,这就是王老师的高明之处。”
江弦轻笑道:“他是透露一个信号,表示自己还是会坚持以前《人民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不会调整办刊思路、改变刊物风格。
不过他会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的表现方法一点点的丰满和改造现实主义,也就是他宣扬的新现实主义。”
“。你们文学界门门道道可真多。”
朱琳忍不住吐槽,“写小说就好好写小说不行么?”
“咱们中国文学传统标榜的是‘铁肩担道义’,这就注定写小说不是码字儿那么简单。”江弦说。
只要是搞文学,就没办法跳出这个圈儿。
王硕把自己从作家行业中抽离,扮演一个“无知者无畏”的痞子形象。
其实还是没跳出去。
他只是说自己没文化,先把自己降到一楼,这样立于不败之地,方便往楼上骂,一有情况,大家一起跳,肯定他伤得轻点。
简而言之就是:我承认自己不是好东西,你们也别认为自己是什么好东西。
又过了两天,人文社那边编辑李景峰找了过来。
他和江弦说,他们人文社打算往友邦南斯拉夫方面出版一批小说。
人文社看中的是江弦最近行的《红高粱》和《最后一个匈奴》。
“《匈奴》没写完你们也要?”
“怎么了?你只写了上卷,那就先出版个上卷呗。”
“哦对,你们是人文社不是央视。”
江弦反应过来,又问,“你们往南斯拉夫出版,那稿酬规定是按哪边儿的来?”
“什么按哪边儿?”李景峰不解。
江弦解释道:
“你们既然往南斯拉夫出版,那稿酬规定我看也不用按着原本国内规定的那套来吧。”
“景峰。”
“要不给我涨涨稿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