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也是,看来,我是被自己的想法给蒙蔽了。”
听到武媚娘的话,李想神色稍稍一怔,便明白了过来。
如果他现在就开始推广土豆和玉米,那么很多农民都不敢种。
因为这是一种崭新的农作物。
但水稻不同。
这一年,种子的好坏,大家都已经很清楚。
不管是南洋的水稻,还是江南常见的水稻,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水稻。
为什么不种收成更高的南洋的水稻呢?
“就是,所以江王殿下这贪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南洋水稻的推广。”
李想听了武媚娘的话,一阵无语。
好心办坏事见过,倒是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位王叔还真是——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越过越好。
而且李元详在历史上过得还算不错,是少有的一个善终的皇子。
“我也没想到,杭州和明州,会有这样的效果。”
李想显然低估了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度。
一直认为,没有高铁、飞机、电话,苏州人对南洋水稻的认识应该是相当贫乏的。
事实上,在江南,扬州,苏州,杭州,明州这些地方,都有水路相连,都在大运河之上,所以消息的传播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尤其是江南的一些豪门大族,他们不但土地多,同时又是江南屈一指的商贾之家,各大州县皆有商号。
就拿顾家来说,虽然总部在扬州,但苏州,杭州,明州,都有不少产业。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知道。
而且,这些地方豪族之间,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息传递度极快。
武媚娘:“是啊,所以江王想要南洋水稻的种子,我想王爷应该要帮忙。先,苏州是南洋最大的水稻种植区,这样才能立竿见影,光是苏州的稻米产量,就足够长安城所有人吃饱了。”
苏州,这可是一座大州,未来长三角的精华之地,基本上都是苏州的地盘。
苏州虽然只有两万多户人家,但开元年间,人口已经接近七万户,到了天宝年间,更是达到了八万户,安史之乱后,人口暴增,突破了十万户,到了唐朝末年,人口达到了十四万户。
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四万户只是个小数目,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有。
但是如果是在大唐,十四万户就相当于七十多万人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到了唐朝后期,苏州成为江南唯一一座雄州的原因了。
“好吧,那我就成全王叔。”
李想没指望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能做到廉洁奉公,那也太不现实了。
只要他们能为百姓做点实事,他也不会计较。
……
刺史府。
“你说,我那侄子答应了没有?”
李元详虽然只有12岁,却比一般的成年人还要重,是个大胖子。
“江王殿下英明,燕王已经答应帮助户部再向苏州要一百万斤水稻种子,开春之前便可送到。”
王承珏对此也很满意,虽然这些水稻在江王的手里,价格还会上涨,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这就意味着,江王的能量远远出了他的想象。
不管在哪个时代,跟着有权势的老板,都能混出名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