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原来你也是穿越的 > 第122章 完结(第1页)

第122章 完结(第1页)

跟金国这一仗暂且告一段落,现在当务之急是如何治理塞外的游牧民族。

历史上,除了大唐以外,就很少有中原王朝统治北方游牧民族的经验,楚国大臣们能借鉴的,也只有唐朝。

但唐朝对游牧民族的治理措施也并非全然是正确的,唐朝重用胡人将士是一柄双刃剑,胡人将士骁勇善战,让唐朝的武力值达到了巅峰,也让唐朝的版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

然而当中央政权的控制力量减弱时,胡人将士便是一柄插向中原朝廷的刀,安史之乱便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因此大臣们觉得绝不能重蹈唐朝的覆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可以教化,但不能不提防,不能与汉人百姓一视同仁。长城依旧要加固,留下关口成为汉胡交流的通道,一旦察觉胡人起了异心,只需关闭关口,便能将胡人拒之门外。

项昀和商无咎比楚国的大臣们能参照的经验更丰富一些,他们知道满清治理蒙族就相当成功,到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打算在唐朝的基础上,借鉴满清和新中国的经验来治理北方游牧民族。

关外领地广袤,地形气候也各不相同,比如上京、中京以东地区,气候比较温暖,水资源相对充足,则可以推行农耕文化。

上京以西以北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便可以发展畜牧业。对各地牧民进行人口统计与规划,为牧民划定固定的牧区,实行轮牧,这样牧民只需要在划定的区域内转移,秋季囤积牧草,冬季便能够保证牲口有过冬的草料。

这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管理难度,也为牧民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与保障。

牧民养殖的牛羊马匹可以与中原地区进行商品兑换,换取所需物品,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增加生活保障。

一旦出现诸如蝗灾、旱灾、雪灾等天灾,中原朝廷也能及时提供救济。

派遣汉族官员与将士去塞外,与当地的胡人官员一起管理胡人百姓。@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当地兴办学堂和医馆,为胡人提供教育与医疗,鼓励他们入学入仕从医。

要维持统治的稳定,还有相当中央的一点,就是加强军队的建设。他们在军中推行的管理办法也可以推行到胡人将士中,从纪律上规范他们,从思想根源上转化他们。

当然,如果沈榷与他的团队能够发明杀伤力更大的□□与火炮,就再也不必担忧游牧民族造反了,因为再厉害的骑射手,也比不上□□的杀伤力。

最后的政策虽说是朝廷上下一致商量决议的,其实主要还是项昀与商无咎的点子。

朝中大臣也不得不佩服他们二人的妙思,叹服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有圣君之姿。

完颜保被商无咎带回洛阳之后,被项昀封了一个安北郡王,名义上他接受了楚国的招安,愿意向楚国皇帝臣服。也是为了给塞外的游牧民族一个信号,金国王爷都归顺了楚国,他们小老百姓有什么好抗争的?

项昀在洛阳赐了完颜保一座府邸,并把他的妻儿都接了过来,让他们全家都住在洛阳,准备把他们当吉祥物养起来。

完颜保知道自己被当成了质子,但也无从抵抗,楚国皇帝对他已经够仁慈了,他是个俘虏,没有被杀,还给房子和爵位,除了不能离开洛阳,别的也不受限制,虽然事个郡王,但所享受的荣华富贵比之做皇子并不差,因为汉人的物产太丰富,太懂得享受生活了。

六月,前去征西与征北的将士顺利完成任务,返回上京。

塞外那些不愿意臣服于楚人的部落都往更北更西的地方迁徙了。认为不管是谁统治都无所谓的部落则留了下来。尤其是出征的楚军表现出了让人惊人的好感,并不像别的军队那样一见面就烧杀抢掠,只要不主动抵抗,他们就不扰民,而且楚军都是自备粮草,并不向牧民索取。

这样看来,接受楚人统治,未必会比金人差,尤其是北方和西方的胡人主要是契丹人和奚人,金人对他们奴役和压迫得很厉害,本就不一条心。

从洛阳派遣的官员也开始奔赴塞外,要说服朝中官员去塞外赴任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

人员基本都是从候补的官员和进士中选取的,很多人不情愿去,毕竟那可是胡人的地盘,胡人未见得愿意向楚国臣服,金人也未完全消灭,时局尚未明朗,去塞外那种苦寒之地就职,生命安全都要受到威胁。

本来大部分人做官是为了荣华富贵,如今却要冒生命危险,这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还不如不做这个官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朝廷先是发布了招贤令,让有抱负的人主动报名去塞外就职,当然也承诺了三年期满就会予以提拔。

报名人数不够,再由吏部选拔。

所选定的每个人最后都会由项昀亲自面试,进行深入交流后才确定的。有一些人是当官是为了高官厚禄,但也有人怀揣着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意接受朝廷派遣,去塞外苦寒之地做一番事业。

项昀明确表示,朝廷派人过去,不是为了做样子,在那边混三年的履历,然后回来加官进爵,而是希望去了可以实实在在做一些事。不合格的,自然不能要。

出发时,朝廷给每一位出塞的官员都配备了将领与士兵,没有武力的震慑,再好的政策在当地可能也推行不下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