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小说

第七小说>原来你也是穿越的 > 第122章 完结(第2页)

第122章 完结(第2页)

除了军队,也选拔了一些愿意出塞的读书人去塞外开办学堂,教化当地的子民。朝廷允诺在塞外办学三年,回来之后除了物质奖励,还可以得到举荐做小吏,若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举人或进士,可以优先选官。

项昀还从太医署的医学馆中挑选出了一批已经学成的学员去支援塞外,去那边开医馆、教授学徒。

每一支队伍除了粮食和药材这些必需品,还有大量的书籍,甚至还有佛经、道经等。

朝廷鼓励商人与匠人去塞外经商、开作坊。也鼓励僧人与道人去塞外传教,因为有些东西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别人去占领。

复兴五年七月,沉寂多年的吐蕃又有了动作,这次袭扰是西夏的河西走廊,劫掠牛羊马匹无数。

西夏从张掖遣兵追击,却被吐蕃兵反杀,伤亡惨重。没有战神李仲凌,西夏军面对吐蕃人又成了豆腐渣。

可李仲凌不可能再上前线亲征,西夏国主才七岁,整个西夏还得他主持大局。

西夏不得不向楚国求援,要求一致对抗吐蕃。

既然是盟友,又有共同的敌人,项昀没有拒绝对方的请求,命兰州守将景澍率军支援西夏。

自从当年在青海大败吐蕃军以后,兰州军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大战事。兰州军按照商无咎在军中推广的练兵法日夜操练,却无处检验操练成果,兰州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子劲,想要试试练兵的效果。

如今终于得到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景澍率领七万兰州军从侧翼拦截吐蕃军,双方在青海南部草原再次狭路相逢,吐蕃试图一雪前耻,兰州军想要练手,双方打得昏天暗地。

让兰州将士们惊喜的是,他们多年以来的勤加操练效果竟是如此之好,从前让他们犯怵的吐蕃人如今竟也挡不过他们几回合搏杀。

复兴五年九月,兰州军再次大败吐蕃军,歼敌半数,并生擒了吐蕃将领丹增。

吐蕃退兵。

同年十二月,吐蕃干布遣使前往洛阳,向楚国求和,表示愿意以宁德帝交换丹增。

消息传出,楚国朝野一片哗然,原来宁德帝还活着啊,许多人都认为项昀不会同意这个条件。宣明帝与复兴帝虽然算不上得位不正,但从法理上来说,还是没有宁德帝那么名正言顺。若是迎回宁德帝,复兴帝该将宁德帝置于何地呢?

项昀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怕什么?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下来的,他的功绩与声威,已经不是一个被敌人掳走的老皇帝可比拟的了。

复兴六年六月,被掳至吐蕃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宁德帝终于被迎回洛阳。

项昀以太上皇之礼待之,将洛阳城外的行宫让给宁德帝居住。

宁德帝比宣明帝年长近十岁,如今已年近花甲。这个饱受摧残的老人竟还活着,生命力之顽强实在让人惊奇。

项昀以为会看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没想到宁德帝仅仅只是看起来比较消瘦,身体倒还硬朗,就是脑子不太正常了,逢人就说:“朕是皇帝,叫朕皇帝,朕封你为万户侯!”大约支撑他活下来的理由就是幻想吧。

项昀只见了对方一面,也无从交流,就没打算去看他,只让人看着别让他出行宫就行。

有些还存了某种心思的老臣见到这样的宁德帝,也纷纷死了心。

复兴七年春,西夏固安王李仲凌因病薨。西夏国主李淞才九岁,还不到亲政的年纪,其母赏氏把持朝政,开始肃清与固安王交好的朝中大臣,试图独揽大权。

李仲凌十四岁的儿子李纾见状不对,带着西夏国主李淞逃出兴庆府,前往洛阳,向项昀求救,递上其父临终前的亲笔信。

李仲凌生前便料到西夏王室会重蹈多年前的覆辙,可惜此时西夏已经没有了下一个李仲凌力挽狂澜,也没有项昀和商无咎在一旁协助,他将儿子李纾和新帝李淞都托付给项昀照顾。

至于西夏该怎样,李仲凌在信中没有提。他早已知道,项昀未曾对西夏动兵,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他死后,新帝羸弱,太后若擅权,如日中天的楚国是不会放过一统天下的绝佳机会的。

项昀年号为复兴,复兴的必定是大唐的荣耀,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都是大唐故地,岂有不收复的道理?

项昀看完信,让人安顿好李纾李淞叔侄。洛阳已经安顿了金国的皇族,不在乎再多两个西夏的,李淞以后皇帝是做不成了,有能力的话,在楚国做个臣子也是不错的。

复兴七年夏,塞外草原遭遇严重蝗灾,蝗虫如乌云一般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严重威胁到牲畜的生存。朝廷放弃出兵西夏的计划,将所有用来打仗的粮草都运到塞外去支援牧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